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非遗技艺 > “非遗”报道
非遗博物馆 飘起同仁堂“药香”
发稿时间:2022-09-13 12:10:41

       中秋佳节,同仁堂的悠悠药香飘荡在川流不息的游客人群中。9月10日,受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邀请,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公司”)携“非遗”技艺与相关产品,亮相“月满中秋 相约两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为中秋这个中国特有传统佳节增添了回味绵长的文化气息。

 

 

       在同仁堂科技公司的展位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同仁堂科技公司首席技师李宁正在展示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只见李宁师傅将竹匾润湿后,再药粉均匀散入,抬起臂膀推、拉、揉……随着竹匾有节奏的律动,混有天然麝香、牛黄等珍贵药材的药粉,凝聚成了一粒粒只有绿豆大小的小药丸。

 

 

       据了解,同仁堂西黄丸的生产可以追溯到清代同治八年(1870年),其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热毒壅结所致的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是同仁堂制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同仁堂人特有的价值观,有文字记载的传承已150年历史。

       在制药环节,西黄丸更是以其精妙、复杂的操作,成为中成药生产领域中的一颗“明星”,形成了包括粉碎和细料套研技艺、起模子泛丸技艺、阴干选粒技艺在内的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

       在制作环节,并非简单地把细料药材(牛黄、麝香等)和配料(熟黄米糊)简单混合,而是通过等量递增的方法进行加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时间间隔,依次加入原料后,不断地混合搅拌。通过技师的操作,最终可达到将天然牛黄、麝香等贵重药材均匀地分布在一粒粒药丸中,每粒药丸中的含量、成分必须一致,保证药效稳定。

       再说“摇手筛”技艺,制作西黄丸,要达到“光、亮、圆、齐”的标准,用好手筛是基本功——一只手转,一只手摇,上千粒药丸均匀地在手筛中摊开,药丸一遍遍地通过筛子眼,最终才能选出合格的成品。

 

 

       由于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工序多、标准严、要求高,一名学徒需要一到两年的学习方能出师,在同仁堂看来,这是对手艺与心境的双重磨练,也成就了同仁堂西黄丸“疗效显著”的好口碑。

       看着技师熟练的操作,观众们惊觉感叹“这个手艺一般情况见不到了。”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观看过西黄丸非遗技艺展示,陈列台还摆放着的不少中医药文化复制品:有古时制药的药碾子、行医的医铃,甚至还有同仁堂奉制御药的“宫牌”等等。现场,工作人员还为大家讲解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公丁香与母丁香如何区分?道地的苍术如何鉴别……博大的中医药文化使来往行人交口称赞。

 

 

       展台上还陈列着同仁堂“本草之约”系列香产品,香囊、车挂、手串吸引着往来游客。不同于大众熟知的以橄榄油、沉香为基底的香产品,同仁堂科技公司以苏和香为基底的苏和悦馨精油系列和文创产品系列,透散着亲近悠远,芳香馥郁。

 

 

       企业发挥在药材鉴别、炮制以及工艺上的深厚积淀,以天然中草药为原料,以药制香,打造了包含安平香、安康香、同仁香礼、苏合悦馨文创产品和精油五大品类、50余款单品的香文化产品系列。此外,企业还将香文化产品嵌入手串、书签、香牌、发簪、生肖守护神、摆件等造型中。展台前人头攒动,很多消费者纷纷试戴。

       为传达对健康的祝福,同仁堂科技公司特别准备了装香囊、送安康的活动。在现场准备了精美的香囊和艾草,让前来参展的老人、小朋友亲手制作香囊,让大家亲自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本草之约”总台文创系列产品也在本次活动中首次与消费者见面。据了解,这是同仁堂科技公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联名香产品,精致的虎头、玉兔镶金转运珠香囊,五彩绳香珠手串,都是佳节礼赠亲友的不二之选,吸引游客驻足欣赏购买。

 

 

       即便身在展台一隅,同仁堂科技公司枇杷露“吸睛”力依然难掩。中医认为,枇杷性凉,有润肺、清肺之功,不仅利肺气,还能“润五脏”。作为同类型产品中唯一以枇杷为原料的饮品,枇杷均来自道地产区福建,该款枇杷露中含30%枇杷原浆,很多游客被独特的枇杷果汁饮品吸引,最终折服于试喝口感,纷纷当场购买。

 

 

       据了解,同仁堂科技公司着力打造“非药”产品板块,与公司中成药板块相呼应,兼顾消费者“治未病”的健康需求与“治已病”的问药需求,为大众安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