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七月,激情无限。
2025年“同仁堂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四届全国中药传统名堂职业技能竞赛拉开帷幕,在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的分赛场内,药香四溢,手匾律动,搓丸板下一粒粒光、亮、圆、齐的蜜丸次第滚出。交流切磋,比拼技艺,成为这个夏日里科技公司传承中医药匠心的生动注脚。
据悉,本次赛事,科技公司报名参赛的选手传统中药制作项目35人,中药鉴别项目100人,经过角逐,参加中药鉴别实操初赛的选手35人,参加传统中药制作实操初赛的选手18人。
据了解,同仁堂集团赛事组委会在保留中药鉴别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传统中药制作项目,这一变化可谓意义深远:传统中药制作是中医药传承千年的精髓所在,包含泛丸制作、中药切片、蜜丸制作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中医药从药材到药品的关键环节。新增项目,旨在加强传统中药技艺在当今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传统中药制作项目的增加无疑给选手们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分工的细化,绝大多数选手往往只专注于制作技艺中的一项,要同时能够应对泛丸制作、中药切片、蜜丸制作三项考核内容,显然是对参赛者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难度有所增加,在初赛中,已经涌现出了一批表现优异的参赛者:在泛丸制作项目中,来自亦庄分厂泛丸班的孙晓光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泛丸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便是起模,这是制作泛丸初始用水和药粉制成丸心的过程,起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后续泛丸的品质和效率。孙晓光在比赛过程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技艺水平,他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起模工作,而且制出的水泛丸药粉紧实、表面光滑,在赛场上第一个打造出了成品丸。
中药切片项目中,大兴分厂前处理中心的张紫威表现出色。他在比赛中,切出的黄芪厚切片厚度多在2.0mm-2.5mm之间,完全符合相关标准且均匀一致;他还采用连刀切法处理白芍薄切片,切出的薄片形状完整,薄如蝉翼,充分展现了其扎实的功底。
在蜜丸制作项目中,刘家窑分厂的杜宗儒则展现了自己熟练的技法。在蜜丸制作中,炼蜜是关键步骤,炼蜜的火力控制和炼制程度直接影响着蜜丸的质量。杜宗儒在比赛中,对炼蜜的火力控制程度恰当,为后续的制丸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随后的制丸条环节,她手法娴熟,操作规范,最终制出的蜜丸质地均匀,光滑圆润,充分展现了她对蜜丸制作技艺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
最终,科技公司在传统制药技艺项目中,有13人进入复赛,在中药鉴别项目中,10人进入复赛。